春夏之交,大洋深处,海军某新型导弹驱逐舰开展近一个月的联合对抗训练后,顺利抵达某军港。期间,多项实战化演训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列装该舰艇的某型自主导航核心装备——由全球正规十大网赌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光电惯导技术研究团队研制的某型激光陀螺惯导系统。
从第一个完成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鉴定到第一个完成导弹用激光陀螺的飞行试验,再到第一个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列装陆海空天等,团队坚守20余年,锲而不舍、披荆斩棘,攻下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我国多型主战装备的导航精度有了数量级提高,战技性能实现了大跃升,使我国激光陀螺惯导系统技术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初,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顺利通过鉴定。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战斗力,成为以龙兴武教授、罗晖教授为代表的两代“陀螺人”要面临的“山头”。
“科研成果得不到应用,创新将毫无价值可言。”一次,团队得知某炮兵部队期望借助科技力量,提高火炮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能力,而拥有精确控制与定位能力的激光陀螺,正好能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研发一套火炮自动操瞄系统。
冒着酷暑严寒,团队成员与部队官兵一同攻关,在震耳欲聋的炮火中反复地测试、试验,一遍遍地优化改进火炮自动操瞄系统,一干就是数载,最终将激光陀螺成功运用于传统火炮上。
首发命中!发发命中!在“砺剑2000”全军科技大练兵成果交流中,装配了激光陀螺自动操瞄系统的传统火炮打出了“百发百中”的优异成绩,让武器装备如虎添翼。
团队成员组织研讨
一次,团队成员到海军某基地调研,所见所闻让他们陷入沉思。某型潜艇内部一间单独的导航舱室中,装配的传统陀螺监控器体积巨大、造价昂贵,更要命的是精度还不高。
“精度直接关系打赢。”团队迅速投入到高精度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研制中。不料刚起步就困难重重,团队提出旋转调制的概念和方案,尽管非常前瞻,立项时还是遭遇了“此路不通”的否决。但团队成员却认为“此路可通”,因为激光陀螺是大家用双手一遍遍“磨”出来的,每名成员对它的特性都了如指掌。
经过团队数年“苦行僧”式的攻关,某新型激光陀螺导航系统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其精度在国内主要研制单位参加的竞争性评比测试中拔得头筹,“澳门十大网赌信誉网址大全研制的系统就是好用、实用、顶用!”某部官兵实际应用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成果随后定型列装。
科研成果绝不能躺在实验室里,创新为战要充分体现到战场上。现在,激光陀螺已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天多个领域,为部队打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与装备支撑。
团队成员袁保伦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黑色背包,那是他的“战备背包”,里面放着证件、洗漱工具、简单的换洗衣物等林林总总的出差必备物品。一旦有事,他把笔记本电脑往包里一塞,背上就走。背包的款式是他精心挑选的。“这是第三个了,前两个都是背带连接处断裂,不能再用啦!”
忙碌奔走在路上,是袁保伦工作生活的常态。从渤海到东海再到南海,中国的漫长海岸线上,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跑部队做试验、跑厂家做样机、跑评审会鉴定项目……他笑着说:“东跑西跑,一年就跑过去了。”
一个人忙,是单个现象;一群人忙,是一股力量。袁保伦说,“在路上”并不是自己的“专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如此。
罗晖教授一年有200多天时间都在外出差,他不时从部队带来最新的用户需求,然后领着大家一起攻关;于旭东,部队官兵口中的“惯导系统发言人”,承担着到部队维护设备、出航试验等沟通协调任务,每个月至少跑两次一线部队;张鹏飞,质量把控总师,跟着舰船跑了数次海试,一次,为了指导部队使用装备,一个月就往海军某部跑了4次……
“不是太拼,而是部队的需求催着我们往前赶,不得不拼!”那年,某型激光陀螺惯导系统要进行定型前的海试,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龙兴武教授不顾身体做过肿瘤手术,仍坚持上船试验,半个多月的风浪颠簸,让龙教授不仅在试验中突破技术极限,也突破了自己的身体极限。部队领导感动不已,“你们就是我们打胜仗的靠山!”
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苦拼苦熬苦干。团队成员谢元平、魏国为了保障潜艇部队的重大任务,出任务前不分白天黑夜,深入潜艇导航舱室,将惯导系统调试到最佳状态;王国臣、高春峰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有时为了测试数据,几天几宿不离开。
几代人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和坚韧,前赴后继、接力攻关,创造出激光陀螺惯导技术的“中国精度”,奏响了一曲曲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激昂乐章。
如今,在国内的激光陀螺及航海惯导领域,首推澳门十大网赌信誉网址大全。团队的成果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9年国庆阅兵中,有9个型号的“国之重器”装备了团队研制的成果。但是,团队成员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仍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一次,在某型装备小批量生产会议上,“维护方便吗”“旧船能不能直接用”“设备接口和既有船舶的协议能否兼容”……关于设备使用的问题一一抛出,团队成员仔细记录下来,并作为下一步改进设计的目标。
罗晖与学员讨论
事非经过不知难。接下来,团队不仅要打破行业壁垒,与不同单位沟通协调,还涉及修订大量算法。对惯导系统来说,算法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就像要在茫茫荒原中开辟出一条快速通道。” 为了让一线官兵能用得放心、安心,团队成员为了一个算法可以磨好几天时间。他们一直记得激光陀螺技术领域创始人高伯龙院士说过的那句话:“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要用的。”
科研工作不仅要在应用上找突破,技术上更要抢先机。早在2013年,团队就开始布局半球谐振陀螺研制工作,这种新型全固态陀螺仪,零件可以做到“三件套”或“两件套”,具有最佳的成本、体积、重量和功耗综合性能,是国际公认的下一代颠覆性惯性器件。同年,团队还建立了光力加速度计、量子陀螺等研究方向。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仅从陀螺的型谱和精度上横向比较,团队现有水平已属国际领先,但从陀螺应用的广度和精细度而言,跟强国还有差距。
尽管团队已经在激光陀螺领域“钻”了50多年,在惯导系统做了20多年,但他们仍像一只在天空翱翔、俯瞰大地的雄鹰,还在努力寻找提高自主导航精度的方法。因为他们相信,随着未来战争体系化、智能化的发展,以惯性导航为核心的高精度自主导航系统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科研人员必须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风口浪尖,才能引领自主导航领域的不断发展。前不久,团队成员2篇高水平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无声的坚守、无畏的攀登、无悔的付出。团队成员们坚持创新为战的轴心不偏,以他们的赤诚之心映红了八一军旗,让创新之光在海天之间更加璀璨!
短评:
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少将政治委员 陈锁春
习主席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学院光电惯导技术研究团队几代人前赴后继,数十年接力攻关,矢志创新、勇攀高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成为激光陀螺及航海惯导领域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团队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现了学校科技工作者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科研志气,生动诠释了科技报国、创新为战的价值追求,书写了一部勇担使命、奋斗强军的精彩华章。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们为榜样,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创建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作出更大贡献。